第二十九章 常温超导?-《月之影面》


    第(2/3)页

    超出普通人一步,是天才,超出普通人两步甚至三步,那就不是天才而是疯子了,说的就是这么回事。

    所以在拿到哥德尔系统开挂出来的晶格结构之后,王一男他们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使用传统的光化学手段,以及进行了重大改进之后的分子编织技术,制备出实际的干冰温区超导体。

    第二件事就困难太多了,王一男需要一个故事,告诉大家他是怎样从前人的肩膀出发,找到这个晶格结构的,

    于是,王一男首先要告诉大家,他是从哪里出发的,这就是王一男泡在帝都大学图书馆里面近一个月的功劳了,他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了离目的地最近的出发点,加上李诗尧教授的成果,就有了一个稳定的基础。

    光有出发点是不够的,因为王一男到达的目的地实在是太远太偏僻和荒凉了,路上有无数的岔道,可能会迷失方向,一次两次也就罢了,王一男们每一次都能选择正确的方向,这就有点太神奇了。

    于是,王一男和李文静提出了一种新的在不毛之地勘探地形的方法,也就是晶格的本征频率,以及相应的数学工具,利用这种新的方法,可以解释80%的方向选择问题,剩下的20%用运气来解释,就没有那么突兀了。

    在ENS  Pair  王一男首先公布了自己最近的研究成果,就是关于剩下的20%,之前蓝星的其他小伙伴都觉得是王一男团队的运气实在太好了,王一男说,“不是这样的,之前我们没有详细描述选择这样的路径的原因”,

    “不是因为我们全靠猜测,蒙对了正确答案,而是因为原因太深奥了,说出来怕你们不懂”,法兰西的小伙伴们表示受到了一万点暴击伤害。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总算找到合适的数学工具,可以将我很早就领悟到的知识,用你们这些凡人能理解的方式说给你们听了”,这话是我脑补的,王一男当然不会在别人的地盘上如此大放厥词,不过这口气,很像太阳国的望月新一啊,这哥们貌似也有类似哥德尔系统的开挂神器,发现了ABC猜想的解决方案。

    只不过他四百多页的论文,全是建立在自己独立发展起来的数学工具之上的,也就是说,别人要想理解他的论文,必须从小学开始学起,花个七八年的时间就差不多了,而这所小学整个蓝星只有他一个人开,别的地方,你还找不着。

    所以直到今天,数学界还是没有承认他的成果,当然,鉴于他良好的声望和过去的表现,大家还是表示了谨慎的赞同,事情就僵持在那里。

    王一男当然没这么中二,他的数学工具是建立在微分拓扑基础之上的,也是那两篇获得阿贝尔奖论文的自然延伸,在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下,法兰西的同行们不得不对这位来自华国的天才学者表示佩服。

    有些妖怪,生来就是为了打击我们这些凡人信心的。

    王一男用一系列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推导,让法兰西的大牛小牛们由衷的感觉,确实,能选择正确的方向不是因为王一男开了挂,而是因为他在物理,以及对应数学工具上的理解,超乎在场所有人(可大伙都不知道的是,实际上,这货真的开了挂),报告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欢呼声,还有口哨声。

    掌声持续了好一会,王一男看到ENS  Paris的工作人员拿着一块小小的永磁体站在讲台边已经有一阵子了,“安静”,他抬手示意现场稍微安静一会,然后让工作人员把永磁体拿了过来。

    有些时候,语言完全是多余的,王一男把永磁体放在桌上,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线圈,线圈的两头是两根导线,一红一蓝。拿起一颗十二伏的层级电池,王一男将导线固定在电池的正负极上,将线圈拿到永磁体的上方,然后松开了手。

    小小的线圈晃动了几下,然后因为导线固定住了两端,线圈很明显的漂浮在永磁体上空,会场陷入了长时间的,死一样的寂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