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吟酒賦-《贮金闺》


    第(2/3)页

    只是心里头恨那个玷污自己的人,恨那个庾道怜,她好像记起来是被谁打了闷棍了?

    总之,这一切和东海王府里的人有着彻彻底底的关系,将来就算是化为厉鬼,也一定要报复的!

    “不好了,二娘子投水自杀了!”

    南康长公主此时和驸马都尉桓温都大吃一惊,桓温说的自然是气话,也没想这个女儿真的去死,可没想到这女儿性格如此刚烈,倒是有几分他们桓氏族人的风范。

    这件事几乎成为建康的丑闻了,当真是好一阵的荒唐啊!也只让人感觉可笑罢了!

    但是随后就传来桓二娘子重病在榻,被送到远方去养病了,于是乎这件事由渐渐淹没在其他的一些绯闻之中。

    冉平王世子和欢喜公主终于得入宫面见圣人和皇后,这两位陛下并没有如传说中那样冷眼相对,而是极为温和,很是鼓励他们前来晋国先行学业,毕竟年纪尚轻,并不需要早早谈婚娶之事。

    而后便由阮遥集带队前往会稽山学读书去了,这结局是有些让人意料不到的。

    谢令姜也终于将周围十几个浚县的粮草一一都收拢,只是旁人还看不出来。

    也许正因为府中事情诸多,南康长公主驸马都尉桓温不得不延迟了行动,转眼间已将近年关,就在永和八年腊八节的时候,谢令姜终于再次见到阮遥集。

    这天下了一场极大的风雪,谢令姜带着黄奉骑着马往回赶,可没想到路上竟见到浩浩荡荡的车队,那上面居然还有一个赵字?还真让人觉得有些纳罕呢?

    黄奉搓了搓有些冷的手,“谢寄奴,难不成是赵国的人?谁会用赵国的旗子呢?”

    谢令姜缩在厚厚的斗篷之下,仔细的看了一眼,而后料想到是之前所说的那赵国欢喜公主的车架吧?“也许咱们会稽山学又要多上一位公主了,黄奉,你可不寂寞了!”

    黄奉听到这就有些头皮发麻,“却原来是赵国那位欢喜公主啊,你是不知道此人见到俊俏郎君就等于变了一个模样,娇滴滴的十分粘人!”

    谢令姜哈哈大笑:“那依照你的容色,想必她也想抓你回去当赵国驸马吧!”

    “赵国欺压我们燕国,我年幼之时也曾见过这位欢喜公主,她非说要我做她的驸马,可是我也是个女儿身,只不过是替代我那双胞胎的弟弟而已,倘若我弟弟真的娶了她当太子妃,恐怕头上有青青大草原了,也说不一定!”

    谢令姜听到黄奉这样吐槽,忍不住有些笑了。

    而后想到阮遥集最近跟自己所说的消息,“也许你弟弟有着落了,只是可能有一些意外,等到时候你和他见见,看看是不是?”

    黄奉听到这也有些激动,已经两个月没有收到弟弟的消息了,没想到谢令姜消息居然这么灵通,很快的就能帮自己找到弟弟。

    正在这时候,谢令姜居然瞧见那赵国公主车驾旁边护送的人居然是很久不见的阮遥集。

    阮遥集看上去真是一脸温柔啊!怎么自己心里头还有些生气呢?这劳什子公主,凭什么对她这样颐气指使的?

    其实这不过是谢令姜个人感受罢了,欢喜公主娇滴滴的利用这机会对阮遥集温柔说道:“少将军大人可能为我去买个糖葫芦,我从小在宫廷里长大,还没吃过,这百姓们吃的东西呢,听说很好吃的!”

    阮遥集心里头是有些不耐烦的,但是没办法,陛下的旨意就是要把眼前的公主捧得好好的,以免她不长眼的,又看上东宫太子殿下,或者是哪位世子殿下了!

    正准备答应,可是瞧见那边骑着马愣愣看着自己的小郎君,那相貌让人十分熟悉,简直就像多年不见的谢家大郎君谢寄奴,可是谢寄奴已经去世多年了,怎么会出现在这呢?

    而后很快的对欢喜公主说:“公主殿下,金枝玉叶,尊贵之身,怎能够久久露于风寒之中,外面风雪真大,公主在车架里头好生安坐,微臣去去就来!”

    阮遥集立刻策马而去,命令车队继续前进,不用等他。

    随后,谢令姜气鼓鼓的,就瞧见有人拿着糖葫芦出现在自己眼前,而后伸手要拉她的手,谢令姜可不管眼前这人也不接他的糖葫芦,而是纵马狂奔,转眼间就消失在街角了。

    阮遥集自然也是骑着马前去了,黄奉骑着马立在原地,而后意识到自己好像不应该跟上去,因为跟上去肯定是一个阻碍他们接触障碍物,但是如果不跟上去,难不成要跟着这次对头赵国公主的车架回会计三学吗?这也不对劲,还是找个酒坊先喝酒吧!

    酒坊里头,刘泽弦正在喝酒,忍不住就唱了起来。

    “暨我中叶,酒流犹多;群庶崇饮,日富月奢!”

    这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所作的《酒赋》。

    没想到司马道生居然跟着一起前来了,他也是好日子,没有回到快家了,尤其是没有到这酒坊喝酒,秦淮河畔的酒虽然香,不过是女儿香,倒没有此地的酒喝的浓烈有味。

    此时也是豪迈不已,“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讬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这是杨雄曾写出将酒与时政相融合的辞赋《酒箴》里头的名句。

    刘泽弦自然是击掌叫好,而后痛饮满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