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远赴边关-《重生之妾本嫡枝》
第(2/3)页
李晴芮虽然年纪比赵令仪还小些,可因为是在边关长大的孩子,就是和在宅子里拘束着长大的女孩子不一样,再加上已经走过两趟的路,对路上的基本情况自然比起赵令仪要熟悉许多,差不多的问题都能解释清楚,偶尔有她说的不对的,便是二太太吴氏在旁边给纠正一下,再加上二少奶奶秦氏的刻意凑趣,时间倒是过的很快。
原本漫长的路在不知不觉中就走了大半,这日,就到了宝清县。
赵令仪透过纱窗看着窗外春色,一片片的绿草才发出青嫩的芽儿,零星有紫色的黄色的红色的小野花夹杂其中,远远望去,色彩斑斓,湛蓝的天边上飘着几朵白云,只让人觉得神清气朗,心胸登时开阔。
再加上马车里秦氏正在给二太太讲笑话听,惹得李晴芮都是一连串的笑声,就更别说二太太。
“到了这里我才想起来,前头有座栖霞庙,很是有名,我们走了这一路,也着实累了,不如就去那庙里散散心,上一炷香,求着菩萨保佑保佑你。”二太太许是坐车坐乏了,正好发现快到宝清县城了,便开怀道。
一面又唤人去回禀二老爷,一面又让二郎快些去打点一番。
赵令仪自从重生而来,对庙观一类的都是敬而远之,唯恐里面真有什么得到的高僧和道人把她的两世经历看出来,反而惹了麻烦。
可二舅母既然有这样的心思,她也就只能陪着。好在栖霞庙距离县城很近,一路走过去,又是风景如画,也不枉白走这一回。
未几时,就到了栖霞庙前,和赵令仪想的并不一样,这栖霞庙并不是什么名胜古刹,从外观上看,却不过就是一处衰败的小寺庙罢了。整个寺庙位于山脚下,周围都是高大的树木掩映,庙宇在其中若隐若现,唯有香烟袅袅,方才显得有几分庄严肃穆。
赵令仪甚至都不能理解,这样的一座庙,怎么会是香火旺盛的。
只见小庙不大,赵令仪多少也放心了些,因之前二郎已经来打点过了,所以寺中已有准备。等进了寺庙,迎上来一位四五十岁的姑子,领着四五名弟子,口中粘着阿弥陀佛。
二太太带着陈氏、赵令仪、李晴芮等人回了礼,这厢方才道:“茶水早已齐备,小寺扫榻待客,候着太太已久。”
“我们每次过来,都要不必烦劳你一回,倒是有些不好意思。”庙中女尼和二太太原是熟悉的,这会儿也不过就是岁上客气一番罢了。
赵令仪倒是好奇,这栖霞庙究竟供奉的那一路神仙?瞧着庙里的光景,也算不得好,怎么能被二舅母这样推崇?
进到庙中,赵令仪却惊讶的发现,庙宇殿上供奉着的竟然是一座女子塑像,瞧着年纪也只有二十来岁的模样儿,容色端庄,宝相非凡,让人不由心生敬意。
“却不知庙里供奉的是——”赵令仪瞧了好一阵子,也没能看出个所以然来,便开口道。
“你是第一回来,原是不知道的。这庙里供奉的却不是神仙娘娘,只是一位生于此地长于此地的姑娘,因为她自小乐善好施,经常救助过往之人,见人有了难处也定会尽力相帮,不知有多少人曾经得过她的恩惠。只是好人命不长,这位栖霞姑娘因容貌非常,被山上的土匪注意到,便强掳上山。栖霞姑娘不堪受辱,便自尽而亡。得了她救助的人便在此建了这座栖霞庙供奉她。”
“却原来是如此,难怪这位栖霞娘娘看起来如此年轻。”赵令仪想着,就有些心生怜惜,便上前上了一炷清香。
“只是说来奇怪,也不知道是不是栖霞姑娘英灵未泯的缘故,不久之后,山上的土匪窝半夜之时一场天火,烧了个干干净净,从此宝清县附近倒是一片清平。从此之后,来来往往的人便都会来这里祭拜一回,以求保佑旅途平安。不过后来,据说这栖霞庙尤其能保佑女子健康随顺。”
“贫尼瞧着,这位姑娘倒是个有些福气的,两生相,一生凄苦一生福报。好在,凄苦已尽,就算是身边依旧有小人作祟,却也伤不得你半分。这原是姑娘非同寻常的造化,偏偏姑娘还得了好东西,能做些济世救人之事,倒是可以成就姑娘此生造化。”这话别人自然不懂,赵令仪却懂了,真是没想到,这小小栖霞庙里居然有人能看穿她的来历。
她不敢再有轻慢之意,忙就合起手掌说道:“愿如师父所言,信女愿意救助更多的人。”
“姑娘倒是个通透的,也是个心善的,只盼着姑娘能一直如此,自有姑娘的福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