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笑着看了眼一旁的老妇人,老人道:“对!” 老妇人看着花燕,道:“客官,老婆子也有一手盘头发的手艺,要不姑娘您试试?” 花荣看了眼妹妹,笑道:“好!有劳婆婆了!” 老妇人笑着同花燕道:“姑娘,请这边坐。”说完,便回身从一旁捧出了一面铜镜。 感受着鬓边的薄刃,花荣没话找话的问道:“不知老丈您贵姓?” 老人专注的看着花荣的头发,道:“客官,小老儿免贵姓胡,名德禄。” “哦!原来是胡老丈!” 胡老丈笑着颔首,将手中的薄刃放到一旁后,便开始给花荣重新扎好了发髻。 很快,看着铜镜中的自己,花荣满意的点了下头。 这时,一旁的老婆婆道:“官人!咱们汴京姑娘们最时兴的那个盘头发的样式,是怎么盘来着?” 胡老丈看了眼花荣,明白这老丈意思的花荣,笑着点了下头。 胡老丈这才去一旁洗了洗手,走到花燕身边后上手盘起了头发。 一边盘头发,一边有些训斥意思的同自家娘子说着动作要领。 那老婆婆不好意思的和花荣笑道:“客官见谅,老婆子我手笨,比不上我家官人。” 过了一会儿, 胡老丈找了一条嫩黄色的发带给花燕系上后,看着十分满意,照铜镜照个不停的花燕,道:“说来也巧.” 看了眼花荣,胡老丈继续道:“听人说,这闺中姑娘们时兴的盘头发样式,还是从富昌侯荣家姑娘那儿学来的!” “哦?” 花荣有些惊讶。 胡老丈笑着颔首道:“这汴京闺中姑娘们时兴的东西啊,大半都是先从公侯家的贵女们之间开始流行,随后缓缓的传播到市井之间。” “之前是流行什么针法,后来又是什么荔枝壳的焚香等等,不一而足。” 看着笑容满面,满是倾听神色的花燕,胡老丈继续道:“记得当年,小老儿刚跟着师父入行的时候,闺中姑娘们最时兴喜欢的东西,九成都是勇毅侯府家独女最先起的头儿!” “那是四五天就换个花样,我这婆娘手笨,学都不好学,可是挨了师父的训了!” “嗨!也不知道那贵女身旁的妈妈是怎么琢磨的那些花样!” “那之后呢?”花燕眨眼问道。 “之后?之后那位勇毅侯家的贵女嫁了探花郎,京中也就慢慢没有她的消息了!” 胡老丈说完,花荣指了指自己妹妹头上的嫩黄色发带,道:“那这个颜色的发带又有什么说法?” 胡老丈和自家婆娘对视了一眼,摇头道:“小老儿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是之前忽然就时兴起来了!” 老婆婆点头道:“听说没这个颜色的料子,很多做买卖的妈妈都不好进宅院里呢!” 听到这话,花燕摸了摸头上的发带,道:“那,这条发带多少银钱?” 荣家, 回雪院, 荣飞燕披着绛紫色的毛茸茸的斗篷,带着女使迈步朝外走去。 穿廊过门后,很快来到了前院正厅。 还没进屋,荣飞燕就听到自家哥哥荣显的笑声:“哈哈哈哈,大郎你这小子发髻还整理了一番?你最落魄的时候我都看过!何必呢!哈哈哈!” 门口,看到荣飞燕一行人,女使通传道:“三姑娘来了!” 披着斗篷的荣飞燕,低头穿过棉帘,绕过一道浅色的屏风便看到了坐在厅堂一侧椅子上,正在起身的一对兄妹。 “小人/小女子见过三姑娘!” 花荣躬身拱手,花燕则有些生硬的福了一礼道。 “两位客气了,冬日来京,一路辛苦,请坐。” “不辛苦,不辛苦!”花燕抬头看了眼荣飞燕后,有些呆呆的摆手说道。 荣飞燕身后的细步和凝香,看到花二娘的发型和嫩黄色的发带后,意味不明的相视一笑。 荣飞燕一边朝座位走去,一边道:“哥,母亲呢?” 荣显撇嘴道:“母亲在这儿,鼻子不是鼻子,嘴不是嘴的,我就请她老人家先回去了。” 看着花家兄妹的样子,荣飞燕点了下头。 “大郎,上次你来的时候没带二娘来,如今我瞧着,二娘她似乎是有些功夫在身上?”荣显看着落座后的花荣道。 “是!二娘她自小和我一起习武,功夫也算说得过去。” 荣显笑着点头,看了眼荣飞燕后,道:“事出紧急,徐侯这两日就要去北方!走,咱们先去徐家,请五郎看你一看!盼着能给你弄一份好前程!” “勇,勇毅侯?”花荣惊讶道。 荣显笑着点头:“对!” 花荣站起身,深深躬身一礼道:“有劳二公子!” “和我说这个干嘛!走!妹妹你和二娘好好玩儿!” 荣飞燕笑道:“知道了,哥。” “哥”花二娘有些迟疑的喊了一声。 荣显看了眼妹妹,又看了眼花二娘,眼睛一转道:“妹妹你陪着二娘一起去徐家,倒也说得过去。一起?” “嗯!”荣飞燕重重点头道。 第(3/3)页